老骥伏枥,思考写作恪守诺言作者:刘东峰   来源:转载《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5-09-30     访问量:

    

  

惟童心不泯,耄耋期颐,总似年轻。  

                      ——《香山恋》

   直到今日今时,彭桓武先生仍在伏案工作,读书思考——这是他一生的乐趣。在199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的致谢词中,他竟提出自己“不够艰苦勤奋”,并保证“获奖后继续在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至少三年,就我个人论还希望能工作更多几年”。

   其后,彭桓武以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他多年的夙愿——“还债”——做周培源先生的研究生时没有发表过广义相对论的论文。在工作三年后,彭先生发表了题为“光发射和传播中的引力效应”的论文,实现了“还债”诺言。此外,2004~2005年,他连续在《理论物理通讯》发表了两篇用狄拉克大数假说分别讨论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的文章,得到了学界好评。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的数目是100万港币,彭桓武先生用这笔钱建立了一个“彭桓武纪念赠款”。彭先生自任这个赠款基金的主席兼出纳。每年定期向他所了解的优秀的同事,发放赠款加以鼓励。2004年,最后一批赠款发完。从1996~2004的9年间,共颁发10次,赠给35人,全部赠完。

   当央视为彭先生录制《大家》栏目时,主持人问他为何把100万港币全数捐赠,彭先生的回答只有三个字:“没用处”。彭先生曾为学生们说:“别人得的是科学奖,我得的是工程奖,工程是集体的,所以奖金也是集体的。”事实上,即便是科学奖,彭桓武仍认为是大家的。1984年,仍在九所工作的以彭桓武为首的十位科学家获得“原子弹、氢弹研究中的数学物理问题”自然科学一等奖。按国家规定奖状是每位得奖人一份,而奖章是由第一作者保存。当奖章送给彭桓武时,他坚决谢绝,并且再三强调这是集体的功劳,不应给个人。经过再三说明,他才留下奖章,然后他说:“奖章我收下了,这样奖章就是我的了,我把它送给九所。”随即找到一张纸,提笔在上面写了“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把奖章和题词都让来人带回了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