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科技信息中心编辑室 时间:2017-10-09 访问数:
共1页 1
磁化靶聚变方案(MTF)是磁惯性约束聚变(MIF)概念中发展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的重要类别,其核心思想都是采用预先加热并磁化等离子体靶,并对其进行惯性压缩以实现聚变点火。MTF包括三个主要物理过程:反场构形(FRC)预加热磁化等离子体靶形成、等离子体靶的传输与捕获、固体套筒对等离子体靶的惯性压缩。通过多年的发展,国外MTF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目前攻关方向为技术集成及原理实验验证。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研制的FRX-L装置已用于MTF固体套筒压缩技术集成实验验证,俄罗斯实验物理研究院(VNIIEF)科学家利用爆磁压缩发生器驱动已经实现了单个脉冲的预加热D-T等离子体中子产额1013。
“荧光-
1 初始磁场强度对感应耦合气体放电影响研究
感应耦合放电初期会在电极附近首先产生等离子体,在震荡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随着电流周期运动扩散并将腔室中中性气体继续电离,对于角向箍缩感应耦合放电,初始等离子体会产生在腔室内壁附近并在放电过程中向内收缩扩散。但轴向磁场的存在会抑制初始等离子体的向内收缩过程,从而对电离过程进行抑制。实验中较为明显地观察到抑制效应,图1中每行为每发实验中八分幅图像,由上至下分别为初始能源系统充电0.5,2.3,4.7,7 kV时,对应初始磁场强度0.2,1,2,3 T。初始磁场越强,等离子体径向收缩过程越难,相同时间电离得到的等离子体发光越弱,即电离程度越低。
2 靶形成过程
使用欠采样方式利用八分幅相机得到了较细致的形成过程图像,如图2所示,观察到了从电离结束、主场开始触发后等离子体由外向内收缩形成靶到最终靶消散的完整过程。由图中可以看出,主场触发后,随着磁场先减小,经过零点后持续上升,等离子体外缘出现发光区域并持续收缩至轴。收缩过程中发光环宽度逐渐增加,至中心时成为完整圆形、边界清晰的亮斑,形成FRC靶。同时,收缩过程中,亮度多次持续增加。磁场越过峰值后,随着磁场下降,靶外缘逐渐模糊,到磁场接近零值时等离子体靶最终消散。
3 角向箍缩实验
“荧光-
4 H等离子体靶参数
通过实验验证,在初始场充电5 kV、预电离充电55 kV、主场充电45 kV、初始H2气压8.87Pa的实验条件下,“荧光-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0年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绵山路64号 邮编:621900 [蜀ICP备11018116号-1]
注意:严禁在本互联网非密平台处理、传输国家秘密。
下载flash播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