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学术交流会召开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第一届全国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学术交流会召开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2-09-24 访问数:

 共1页  1 


  

第一届全国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学术交流会召开

  2012年9月15-16日,由中国兵工学会太赫兹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物院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太赫兹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物院副院长刘仓理主持大会。

  此次交流会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共同促进我国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的发展。”6位院士、23名特邀报告专家、近300名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研究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参加了大会。会议收到10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涵盖了太赫兹物理与基础理论,太赫兹产生与放大技术,太赫兹传输与检测技术,太赫兹在光谱学、通信、雷达、成像中的应用技术等。大会期间,与会人员通过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和张贴论文交流,对国内外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感到收益很大。参会人员表示会议的层次、规模和深度均超出他们的预期,会议十分成功。多位专家表示我国在太赫兹领域的研究与世界水平相差不大,只要加强开放、合作、创新,可望在太赫兹领域取得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大突破。

  太赫兹科学技术是近几年蓬勃兴起的一门前沿交叉科学技术,正逐渐走向应用。为推动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的发展,经中国科协和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兵工学会太赫兹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正式成立,挂靠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委员由来自高等院校、中科院、航天、电子、兵器等科研院所和应用单位的专家组成。

  作为中国兵工学会太赫兹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和会议的承办单位,中物院具有激光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相结合,光子学与电子学相结合,物理理论与核心器件及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学科特点,是国内较早开展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其多个研究所在太赫兹通信、雷达、自由电子激光器、量子级联激光器、固态电子学模块、微纳电真空器件、光谱检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性进展。2011年中物院正式成立了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太赫兹科学技术发展并推动与国内外太赫兹同行的合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次学术交流会的成功召开,展示了我国太赫兹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搭建了重要的科研学术交流平台,是推动太赫兹科学技术进步的新起点,对促进我国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合作、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闻链接第一届全国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学术交流会召开

  太赫兹波是频率范围在0.1T-10THz(波长在3mm-30um)的电磁频谱,介于毫米波与远红外光之间,是至今人类尚未充分认知和利用的频谱资源。其频谱资源丰富、信息传输带宽大、保密性及抗干扰性好、成像分辨率高、不损伤穿透非金属和非极性材料,是人类少量留存、亟待探寻的资源宝藏,具有科学技术的前沿性和带动性,在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天文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化,已成为各科技大国大力发展的重大科技主题。2004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出全球十大新兴科技领域,将太赫兹技术排在第五位。日本政府将太赫兹技术列为未来发展的十项重大关键技术之首。我国政府近十年来对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加强了资助,在太赫兹源、检测器件到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国内已有数十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太赫兹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并取得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