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信息科学与电子工程学科

来源:院科技委  访问: 时间:2015-1-15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特邀报告】超导太赫兹固态源

  王华兵(南京大学)

  开发太赫兹波段的重要意义已为各界广泛认识,而有关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研制合适的太赫兹源。由于应用或研究目标的不同,对于太赫兹源有不同的要求。高温超导体内本征约瑟夫森结阵列在太赫兹波段的辐射,由于在频率覆盖范围、频率可调性、频谱纯度等方面有独到的特点,可望制成功率输出达毫瓦级的连续波太赫兹源。我将汇报如何利用本征约瑟夫森结阵列实现太赫兹辐射,讨论样品中的自热效应以及如何利用这一效应调谐辐射频率、改善频谱纯度。最近,我们在南京大学超导电子学研究所实现了全高温超导的太赫兹辐射和检测,为超导集成接收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报告中也将包括这一实验结果。

  【作者简介】

  王华兵,南京大学“千人计划”教授。1995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历任南京大学副教授、日本东北大学副教授、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主干研究员等职。其主要专业方向是,利用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设计、制备超导电子器件,由此开展超导器件物理及其电子学应用的各种研究。多年来,在太赫兹电子学、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介观约瑟夫森器件等方面成绩显著,取得了若干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发明了“双面制作技术”,利用高温超导单晶,制成多种含有超导结、天线、滤波器的集成电路;这一技术被同行广泛采用,大大促进了有关领域的发展。关于高温超导本征结产生太赫兹波辐射的研究,是国际上有关领域的几项标志性成果之一。曾应邀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APS)、应用超导会议(ASC),国际超导电子学会议(ISEC)等重要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美国科学院院刊》、《美国化学会志》、《应用物理快报》等著名学术期刊上,持有多项专利。由于在高温超导单晶集成电路及太赫兹器件的研究方面的贡献,获得2003年日本“丸文研究奖励奖”。2010年与同事们一同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特邀报告】太赫兹雷达目标探测技术

  秦玉亮(国防科技大学)

  简要介绍太赫兹雷达目标成像与识别的优势,讨论太赫兹频段目标特有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太赫兹雷达目标散射特性建模计算、高分辨成像和微动特征提取的关键问题,并探讨可行解决途径。

  【作者简介】

  秦玉亮,博士,副研究员,山东潍坊人,2008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63课题、重大专项基础理论项目等十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检索40余篇。研究方向为雷达成像技术。

 

  【特邀报告】空间大容量太赫兹通信技术研究与展望

  邓贤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在空间通信频道日益拥挤的今天,迫于RF频谱管理和高数据率数据传输的需要,向更高频段-太赫兹频段扩展成为实现高码率通信的最佳方案。报告重点:

  ? 空间大容量太赫兹通信应用需求分析

  ? 与常规频段通信相比,空间大容量太赫兹通信面临的技术难点和挑战

  ? 目前技术研究进展情况

  ? 应用前景展望

  【作者简介】

  邓贤进,现任中物院电子工程研究所516室主任,2011年被院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聘用为太赫兹总体和应用技术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兵工学会太赫兹应用技术专委会委员,国家高技术XXX专家组秘书,主要从事电子学系统和微波毫米波太赫兹波科学技术研究。近年来,带领团队实现了我国第一个0.14THz、传输速率10Gbps、传输距离1.5km、实时解调速率2Gbps的高速太赫兹通信系统。已获得军队和部省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0余项。申请或授权专利近10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特邀报告】太赫兹光谱与成像技术——武器过程及材料表征的新技术

  李泽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太赫兹瞬态诊断技术应用于武器物理研究,对我国军事武器装备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将介绍三个方面的太赫兹光谱学与成像技术在武器过程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包括:(1)瞬态太赫兹诊断技术在极端条件下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对武器物理研究中的武器相关材料与结构进行研究,为武器材料研究提供新的表征技术;(2)在含能材料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冲击加载炸药化学反应初期动力学、爆轰产物动态反应过程瞬态分析、炸药老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3)在生化武器中的应用研究,目前正在开展生化危险品及危险源的太赫兹光谱识别和甄别技术研究。

  【作者简介】

  李泽仁,博士。中物院流物所项目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中物院信息与电子学科专家组成员,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专委会常委,全国测试技术专委会和宇航专委会委员。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光电子学的理论、技术研究和光电测量系统研制,负责完成几十项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发表论文100多篇,申请专利10多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多名。2012年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特邀报告】太赫兹电真空器件技术

  陈洪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太赫兹电真空器件是高分辨率雷达、高速数据通信、材料科学、医疗成像、宇宙科学等应用系统的核心关键部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美国已经启动了多个与太赫兹电真空器件相关的研究计划。本文主要介绍太赫兹电真空器件技术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存在的瓶颈技术,以及中物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在0.14THz/0.22THz/0.34THz折叠波导行波管、0.14THz/0.34THz大功率返波管取得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洪斌,博士,研究员。199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无线电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自1994年以来,一直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从事脉冲功率技术、高功率微波器件和太赫兹电真空器件的研究工作。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中物院预研基金结题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

 

  【特邀报告】太赫兹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文岐业(电子科技大学)

  太赫兹波的独特性能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推动了对于太赫兹应用系统的设计和研发。一个典型的太赫兹应用系统,不但包括源和探测器,还包括一系列功能器件,包括调制器、滤波器、波导、共振器、吸收器等等。太赫兹功能器件研究的困难之一是大多数自然物质缺乏对太赫兹波的电磁响应,而已有的微波和光学器件又无法满足太赫兹频段的应用要求。太赫兹功能器件已经成为继波源与探测器件之后,太赫兹领域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报告综述了太赫兹调制器、吸收器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将电子功能材料与人工电磁结构相结合构建可调谐太赫兹功能器件的研究思想,并报告了利用高速相变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与人工电磁结构相集成构建太赫兹调制器、可调谐吸收器方面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文岐业,男,1998年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1年于广西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与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太赫兹功能材料和器件,太赫兹通信技术。近年来主持和主研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973课题,863课题,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多项。发表SCI论文82篇,SCI引用500多次,出版学术专著(章节)2本,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1、2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2等奖等奖励7项。2011入选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计划。是国际期刊OpticsLetter,OpticsExpress,JournalofElectromagneticWavesandApplications,MaterialScienceandEngeering,ChinesePhysicsLett,物理学报等二十多种期刊的长期审稿人。

 

  【特邀报告】太赫兹全固态电路与系统研究

  张波(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

  张波,2011.12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2012.7破格晋升为副教授。IEEEMember,,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目前主持或承担多项太赫兹课题研究。与英国太空技术科学部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相关人员合作,在固态THz相关技术与关键器件上取得突破,发表THz领域高水平文章20篇,其中有12篇被SCI、EI检索。

 

  【特邀报告】太赫兹QCL物理与技术问题

  段素青(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本报告将陈述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THz-QCL)的发展现状,介绍提高THz-QCL辐射功率、工作温度所面临的物理问题,以及发展THz-QCL实用技术,如,单模、锁频、锁模、调谐、功率合成/放大,等等,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报告将穿插介绍我们在QCL理论设计、生长制备等方面的工作,阐述我们在解决QCL相关物理与技术问题上的思路。

  【作者简介】

  段素青研究员,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科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半导体纳米科学与新功能光电器件研究,在半导体量子阱超晶格、量子点、复合纳米结构的量子输运、量子光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系列原创性工作,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与实验科研组合作,开展中红外—太赫兹应用技术研究,在THz—QCL的研制与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承担包括重大仪器项目“THz—QCL全息成像仪”、973课题“量子级联材料能带工程设计及性能预测”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

 

  【特邀报告】微纳技术与太赫兹器件

  吴卫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微纳材料具有大量的表面和界面原子,这使得其具有独特的性质。人工获得微纳材料的技术主要包括:表面工艺、体材料的Deep-RIE和各向异性湿法腐蚀、LIGA工艺、聚焦离子束加工、激光加工、快速成型等。最近,利用微纳技术研制太赫兹器件成为一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基于微纳技术的太赫兹器件,并着重介绍了本课题组在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太赫兹成像、纳米结构阵列的可调谐太赫兹光电器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最后,对未来微纳技术推动太赫兹器件的研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简介】

  吴卫东,1967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薄膜物理学术带头人,科研室主任。长期从事薄膜科学与制备技术及纳米材料等领域的科研工作,成功研制了柱腔及点火黑腔制备系统,开创了多层金属柱腔、薄壁金属柱腔研制的新领域,并形成了小批量的生产能力;建立了极薄金属薄带的轧制设备与轧制工艺,为我国惯性约束聚变(ICF)靶制备作出了较大贡献;近年开始从事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太赫兹量子阱探测器、太赫兹波谱和太赫兹成像方面的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承担和参加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国防预先研究课题、国家863高技术课题、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中物院院基金和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十多项。兼职担任同济大学和四川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双百人才”,同时,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身份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培养博士5人、博士后5人。

 

  信息科学与电子工程学科分会场交流报告

  周逊:太赫兹大气传输实验研究

  成彬彬:利用太赫兹雷达实现目标RCS的缩比测量

  江舸:一种提高0.14THz雷达成像质量的新方法

  陆彬:太赫兹高速通信与应用

  林长星:太赫兹通信中的一种高速并行解调技术及其实现研究

  朱礼国:太赫兹波在极端条件下材料表征与调控中的应用前景

  刘乔:含能材料等化学危险品的太赫兹光谱甄别技术研究

  杜宇:不同颗粒度RDX晶体太赫兹波吸收光谱特性研究

  孟坤:亚毫米空间分辨超宽带太赫兹成像技术研究

  王汉斌:用于高平均功率太赫兹的高亮度电子源研究

  王成:基于肖特基二极管的太赫兹非线性器件及其在通信和雷达中的应用

  刘杰:太赫兹半导体功率放大器发展现状及研究

  王雪敏: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光束输出特性

  沈昌乐:太赫兹半导体器件的材料精密生长研究

  陈琦:基于环烯共聚物的太赫兹中空芯光子晶体光纤设计与制备

  李赜宇:太赫兹全息技术研究

 共1页  1